English

退货处的故事

1999-04-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邹 震 我有话说

1998年,科利华集团斥巨资运做《学习的革命》一书,其手法和炒作规模借鉴了日用消费品的运做模式,引起国内图书界的广泛重视。那么面对国外同行每年动辄上亿美元的销售码洋和国内变化莫测而又凶险异常的图书市场,为改变躺在版号上做“数字化生存”的现状,在图书营销中借鉴日用消费品运做的手法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面是一则日常消费中遇到的小事,想说来和诸位同行探讨。

1999年元宵节那天,我打开一袋年糕准备食用,不料才买两天的食品却已变质,无奈只有回去调换。到了那家超市,被引至退货处。没有什么麻烦,只要合情合理,可以退货也可以调换。我选择了调换,又被婉言告之节日期间存货多应注意生产日期。最后的结果是我又多付了五元换得一袋需当日食用的元宵。等我走出超市,已是华灯初上,当时天气晴朗,天上有圆月。

回想全国各地走过的书店也不算少,从没见哪家书店设立退货处。若退货要么拿出隐忍功夫,做陪笑状;要么横眉怒目,做决战状;要么挖空心思,尽遣尖酸刻薄之词于舌间。图书不可能全都没有毛病,但在退货处退货就显得心安理得。读者不必煞费心力,店家也不必做让人不快的施舍状。一个正常人会有超过百人的社交圈,通过一个人的口舌也许会改变百余人对你的态度,三人尚且成虎,百人会怎么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